□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裴熔熔朱哲
20年前,湖南平江21歲的小伙子劉衛平,憑著一股闖勁,只身來到人生地不熟的河南漯河創業。如今,他創辦的衛龍食品已成為中國辣條界的“扛把子”企業。
1月18日,在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召開期間,省人大代表、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衛平接受記者采訪,全面講述他和衛龍辣條的進階之路。
一場“說走就走”的創業
也許沒人相信,劉衛平的創業,僅僅源于他的一個想法和一張地圖。
劉衛平說:“平江是辣條的發源地,我創業就選了辣條行業。我找來一幅地圖,沿著主干線看了一下,最終選定在漯河開始我的創業之路。”
說走就走。1999年8月,劉衛平坐火車來到漯河,對市場進行考察并落戶。
劉衛平說,衛龍辣條最開始是小作坊生產,就是從老家帶來人造肉、豆皮,拌上湖南的辣味料,產品拿到市場上銷售,反響還不錯。
因一碗牛筋面而誕生
衛龍辣條的首次“進階”是在2000年。
當時,生產豆皮、醬干的原料黃豆大幅漲價,給衛龍辣條帶來成本上的壓力。劉衛平就萌生了更新、升級產品的想法。
“有一次,我偶然買了一碗牛筋面,吃起來發現口感很不錯。”劉衛平笑著說。經過一番詢問,他找到了牛筋面的生產地,那是一個只有一臺簡易膨化機的小作坊。
“我交了押金,讓店主改進模具。一個星期后,產品出來了,我們加了點焦糖和辣椒面,變成一種咖啡色的產品,有點像鱔魚,于是就起名叫‘鱔魚條’,后來改名‘魚條’。”劉衛平說。
2002年前后,經改進設備,衛龍辣條牛筋面生產量猛增。“魚條”也因其具有的獨特辣味,被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稱為“辣條”。同一時期,“衛龍”商標成功注冊,“衛龍辣條”正式誕生。
辣條界“扛把子”意外走紅
“來包辣條壓壓驚。”“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是一包辣條解決不了的,如果有,那就兩包!”……如今在辣條界,衛龍的“扛把子”地位難以撼動;而在“網紅”食品界,衛龍辣條也是一枝獨秀,多次登上微博熱搜。
2018年,一些自媒體公眾號的胡寫亂拍行為,給辣條行業帶來信任危機。“當時直播才剛剛興起,我們和暴走漫畫合作,通過暴走漫畫工作人員直播車間的生產情況,一個小時的在線觀看量就有二三十萬,轉發量也很大。也就是從那時開始,大家才覺得,辣條企業還能這樣整潔、規范。”劉衛平笑稱,這一次“走紅”完全是被逼出來的。
衛龍辣條一步步打開了市場,現在每天生產辣條三四千萬包,占全國辣條行業的10%,去年賣了35億元,納稅3.6億元。
他充滿信心地說:“我們不僅要立足河南,還要做世界的衛龍。”